首页

>

>

活動牙、固定橋及種植牙,三種缺牙修複方式如何選擇?

活動牙、固定橋及種植牙,三種缺牙修複方式如何選擇?


 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牙齒缺失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。當我們缺失牙齒後,究竟該如何修復呢?今天,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“人類的第三副牙齒”——種植牙的奧秘。

  牙掉了,可以不補嗎?

  當牙齒缺失後,鄰牙會逐漸向缺牙的間隙傾斜,而與之相對的對頜牙,則會因為失去了對應牙齒的咬合制衡而伸長,從而影響咀嚼與咬合關係,進而影響消化和吸收。如果是前牙缺失,還可能導致說話漏風、影響美觀與心理健康。

  在我們的口腔中,牙齒、肌肉和顳下頜關節是一個互相影響的有機整體,牙齒的異常改變會傳導至關節,可能引起關節紊亂,進而出現彈響、疼痛、張口受限等關節不適的症狀。

  三種缺牙修複方式,如何選擇?

  目前,公認的缺牙修複方式主要有活動牙、固定橋和種植牙三種。



  活動牙:主要由活動金屬支架、膠托以及人工牙構成。價格相對較低,但舒適度欠佳,需三餐後摘下清洗,睡覺前不能佩戴。如果清潔不到位,很容易滋生細菌,給口腔健康帶來新的隱患。一般5-7年需更換。

  固定橋:顧名思義,就是在口腔內搭建一座“橋樑”來修復缺牙。它的優點是固定在口腔內,患者佩戴後感覺較為舒適,不需要像活動牙那樣頻繁摘戴。但是,它的弊端也十分明顯,要磨小鄰牙,損傷較大。一般10年左右需更換。

  種植牙:由牙根(種植體)、基台和牙冠三個部分組成。種植牙的優點是不損傷天然牙,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,外表美觀、容易清潔,也比較舒適方便。

  由於種植牙各方面都較為理想,也被稱為人類的“第三副牙齒”。隨着集采政策落地,種牙價格也來到了合適的區間,讓種牙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。

  種一顆牙到底是種什麼?

  種植牙由牙根(種植體)、基台和牙冠組成,還有個重要的中央螺絲,將種植體和基台連接在一起。

  種植過程是先將種植體埋入骨內,等 3 ~ 6 個月骨結合完成後,再安裝牙冠。種植牙總體是安全的,痛感輕,術後反應小且屬於微創手術,因此適合大多數人群。來了解一下種植牙的治療過程~

  1.術前準備

  口腔清潔:全面檢查口腔,若衛生不佳,如牙結石、牙菌斑多,先潔牙,營造清潔環境;同時保持正常刷牙習慣,避免食物殘渣和細菌術中致傷口感染。

  生活禁忌:術前三天禁止飲酒,避免因酒精代謝不全導致手術用藥產生安全隱患。

  健康檢查:檢查凝血功能與傳染病病毒攜帶情況,確保手術安全;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基礎疾病,術前需控制病情穩定。

  影像檢查:種牙前需作 CBCT 影像學檢查,對手術精準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。CBCT 能清晰呈現頜骨形態、高度和寬度,以及下頜神經管等重要解剖結構等信息。

  若頜骨條件不足,可能需植入骨粉,以保證種植體位置合適與長期穩定。

  2.手術

  種牙手術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的,患者處於清醒狀態,需要保持放鬆的心態,避免突然的肢體移動,因為口腔內空間狹小,手術過程非常精密,任何微小的移動都可能影響醫生的操作。

  同時,患者應該充分相信醫生的專業能力,配合醫生的操作,不要詢問與手術無關的事情,以免分散醫生和護士的注意力。但如果在手術過程中感到不適,要及時與醫生和護士進行溝通。

  3.術後

  常規單顆種植牙術後反應一般很輕微,一些複雜的需要植骨的手術,或者全口多顆牙種植以及個人免疫能力較低的患者,術後反應可能會稍大一些。術後10 到 14 天拆線,之後就可以安心等待 3 到 6 個月,讓種植體與骨組織充分癒合後,擇期安裝牙冠。

  4.定期複查

  在戴牙後的第1個星期需要複查一次,之後在1、3、6個月或者每年複查一次,及時發現種植牙可能出現的問題,如種植體周圍炎、牙冠鬆動、咬合異常等,並及時進行處理,確保種植牙能夠長期穩定地發揮功能。

  缺牙後一般多久能種牙?

  缺牙後種牙時機,一般建議拔牙後 3 - 6 個月。這是因為拔牙後牙槽窩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癒合,等待牙槽骨完全癒合後,會更加適合種植體的植入,能夠提高種植手術的成功率和種植體的穩定性。當然,大家可能也聽說過有一種即刻種植的方式,即在拔牙的同時將種植體植入拔牙窩內,無需等待幾個月。但要強調的是,這種即刻種植的適應症非常嚴格,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。實際上,在臨床就診的患者中,滿足即刻種植且當天戴牙的患者的比例很低。

  我可/不可以做種植牙?

  大多數健康成年人可做種植牙。但如果存在以下情況,不宜或應暫緩接受種植牙手術:

  年齡小於 18 歲:未成年人的頜骨和咬合尚未發育完全,種植牙一旦植入,可能會干擾頜骨的正常發育。

  重度吸煙成癮者:吸煙會對種植體產生較大的危害,降低種植成功的概率。

  近期發作過心肌梗死:手術風險性較大,一般建議在病情穩定 6 - 12 個月,並維持 3 - 6 個月後再考慮種植牙。

  做過人工心臟瓣膜:由於口腔內存在大量細菌,手術感染引發感染性心肌膜炎的風險較高,非必要情況下不建議進行有創的種植牙手術。

  嚴重腎功能不全:抗感染能力下降,也不適合種植牙。

  內分泌系統疾病未良好控制:自身的代謝功能紊亂,會影響軟組織和硬組織的癒合,增加感染風險。

  骨質疏鬆且接受特定治療:骨質疏鬆且接受靜脈注射雙磷酸鹽治療的患者,口腔手術後面臨骨壞死併發症的概率較高,建議暫緩。

  近期做過放化療:免疫功能下降、骨髓抑制以及其他功能障礙,同樣不建議種植牙。

  此外,吸毒酗酒、定期服用類固醇、有心理障礙性疾病、有血液系統疾病等人群,也不太適合種植牙。這些患者要麼難以維護種植牙的術後效果,要麼手術過程中面臨較大風險,如出血不止、感染難以控制等。

  種植牙到底能用多久?

  種植牙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的使用年限,臨床一般以 10 年衡量成功與否。其使用壽命受骨質條件、牙周情況、生活習慣、基礎疾病、使用習慣和個人維護、醫生技術水平、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影響。需要強調的是,牙周情況對種植牙的壽命有着重要影響,因為牙周炎是種植牙失敗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。建議先控制好牙周病,否則相當於給種植牙埋下了一顆“定時炸彈”,可能導致發生種植體周圍炎。

  此外,患者的生活習慣,如吸煙、過量飲酒等,以及是否患有基礎疾病、免疫力的高低等都會影響種植牙的效果。患者術後的使用習慣和個人維護更是至關重要。種植牙非常接近天然牙,但依然有所不同。天然牙周圍有一層牙周膜,可以起到緩衝和微動的作用,而種植牙是鈦金屬與骨頭之間的剛性結合,咬硬物時力量會直接傳導到種植牙的各個結構中,可能導致上部的全瓷牙冠崩瓷、螺絲鬆動甚至骨吸收等問題。

  因此,患者在種植牙後要避免咬太硬的東西,並且要更加注意口腔衛生的維護,除了常規的刷牙外,牙線、沖牙器、間隙刷等清潔工具也要合理使用,定期複查洗牙,一般建議每年洗一次牙,如果是容易長牙結石的患者,建議半年洗一次。總之,種植牙是目前較好的修複方式,但治療效果需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,建議大家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治療。